上海南到外滩怎么坐车?
作为在虹口生活了70多年,看过黄浦江两岸30年变迁的“老克勒”,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小时候(60年代),上海只有一座南北向的高架路桥——人民路高架桥,俗称“大木桥”,它北起成都北路,南至方浜中路。
当时从人民大道(静安寺附近)去南京西路,走大木桥是最近的路线;去南京东路及外滩,也是走大木桥最近。 为了迎接1970年的世博会的举行,政府在大木桥北侧新建了中山北路地道(位于现石门一路附近)和石门二路地道(位于现石门二路与洛川中路交叉口),并在原大木桥两侧各建两座桥墩,扩建为南北向双层高架桥,称为“中山北路立交”和“石门二路立交”。
1983年,地铁一号线从徐家汇通往静安庙(即现在的静安寺),修筑了地下隧道。为此,将中山北路道地的西端拆除,并拓宽了石口路(即现在的石门一路)与石门二路的机动车道,改为现在这样的东西向道路,并将原大木桥改建为南北向的人行天桥,使大木桥由一座桥变为三座桥(如图所示)。
从此,大木桥变成了大马路,人们可以在上下两层的高架上驰骋,而无须再走在那窄小的桥洞里了。 大木桥的改造,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之前这条街上全是低矮破旧的房子,居民以穷苦人家为主。随着大木桥的扩建,这一带成了繁华的商业街,房子也拆掉重建,变成了高楼大厦。
后来,又因为市中心交通拥堵的问题,政府在1994年决定修建延安高架路,再一次对静安寺附近的道路进行了大的变革。大木桥及其周边的石门一路、石门二路、万航渡路等道路的线路走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现在都已经恢复到了过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