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子五行属什么?
《越绝书》有记载,“楚平王二十三年(前526年)乙未,越成王朝于楚” 《史记·吴太伯世家》也有记载,“周敬王四年(前516年)正月,楚昭王伐越,越王允常率众应战,却被楚军打败..….十二月,楚昭王卒于秦。” 也就是说在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的时候,越君允常去世,其子朱句立为越王。那么,此年之越王朱句,正好与二年后的勾践同岁。
由此可推知,越王勾践元年应为周敬王七年,即公元前513年;越王勾践卒于周元王七年,即公元前463年,享年五十一岁。 又《竹书纪年》云:“楚怀王二十年,越王勾践帅师会楚师。……二十一年,越王勾践灭吴。” 《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越国参加晋国举行的曲梁之会。杜预注曰:“越王勾践十三年来朝。”据此,越王勾践十三年当在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冬。 以上所引材料说明,越王勾践在位的时间应是:自周敬王七年即位,至周元王七年去世,共在位三十六年。
如果这个推理是正确的话,那么可以肯定,越王勾践的本命叫作“朱句”。因为古代天子、诸侯和卿大夫都有命名制度。天子之名称为“姓+氏”,诸侯之称谓“国名+氏”或“邑名+氏”。如齐桓公会盟诸侯时,管仲就指出:“臣闻之,大上有仁德,其次有孝悌,所以济民也。”(《论语•雍也》)孔子说:“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中庸》) 至于卿大夫及其以下士层的命名制度,礼书的记载就比较简单了,只有“名”或“字”。
如鲁国有“孔丘”(字仲尼),宋国有“司马牛”(字子牛),郑国有大夫“公孙侨”(字子产)等等。这些人的名字都只有一字。
但也有例外,如楚国的重臣“范蠡”(字少伯),白起(字武安)等二人的名字就显得比较独特,可能属于复姓。但这类特殊情况很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字”,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姓名。古人起名很讲究,通常由姓、名、字三部分组成。男子称姓常冠以“某甫”,表明他的身份;女子称姓常冠以“某母”或者“某妇”,以示性别。而名字是指男女幼年时父母所起的名字。字则是成年之后,自己起的表字。所以,古书里常常称呼男人的名字而不是字,称呼女人的字而不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