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三个月要吃叶酸吗?
叶酸是人体在利用蛋白质与核酸过程中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它最初由菠菜叶中提取而得,故命名为“叶酸”; 叶酸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B9)的俗称,为橙黄色晶体粉末,在水中溶解后呈亮黄色的液体,有甜味但无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较稳定,加热至300℃以上才会被破坏;对热、光线和碱都比较安定,但对酸很敏感,很容易失去活性。 叶酸分子中含有萘胺基团,因此具有酸碱两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形成水溶性钠盐,在碱性条件则形成水不溶性钙盐。
人体需要叶酸参与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过程,其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通过转移RNA(tRNA)合成酶的作用将N5-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tRNA分子,从而为氨基酸提供甲酰基;
另一方面是将三磷酸腺苷(ATP)上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四氢叶酸继而生成N5-甲基四氢叶酸,后者则可以重新组合成为核蛋白(DNA、RNA)的重要组成物质或代谢底物。 N5-甲基四氢叶酸是体内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等单体的前体物质。
目前研究发现叶酸的作用广泛,涉及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运动、免疫和神经系统调节等方面。 叶酸在细胞分裂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当体内叶酸不足时,细胞无法获得足量的四氢叶酸供细胞使用,细胞就不能完成分裂工作,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神经系统调节出现异常,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危险。 小孕婴课堂——备孕篇
备孕期间准爸妈需要注意些什么? 补充叶酸每天400μg到800μg即可!(注意:此剂量已包含所有食物中的叶酸含量,无需再增补食用!) 远离烟酒,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锻炼,合理膳食,为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小孕婴课堂——孕期篇
孕期准妈妈的生理变化有哪些? 怀孕早期,母体的血液容量增加约60%左右,随着胚胎的发育,血容量的增加逐渐平稳直至分娩。
新陈代谢速率加快,基础代谢率提高20%,同时伴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及血钙调节异常,如不及时调控,有可能发展成甲亢。 胎盘形成后,开始分泌孕酮(P),P通过旁肾上腺素能受体机制发挥作用来维持妊娠。P还能刺激子宫内膜,使子宫产生收缩动作,推动胎盘进入宫腔并固定于子宫内膜上。 P也是维持妊娠所必须的,若缺乏可能导致流产。 母体血液中β-hCG浓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用于诊断先兆子痫。
叶酸如何作用于孕期母体和胎儿? 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①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②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③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④减少体内血栓形成的概率⑤防止正常细胞突变,预防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发生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⑦改善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供应足够的氧气和营养⑧维持免疫系统功能⑨缓解孕期不适,如早孕反应⑩调节免疫功能,预防产后出血,保护新生儿健康。 除了口服叶酸片,还可以从食材中获取! 动物内脏(肝、肾、肚)含叶酸量较高,其次是蛋黄、瘦肉、鱼类以及豆类。蔬菜中,莴苣、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卷心菜、香菇、海带等含有丰富的叶酸,豆类、坚果类以及苹果、桃子、草莓、葡萄、香蕉中都含有叶酸。
叶酸是孕期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对胎宝宝的大脑及神经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孕期摄入充足的叶酸,有助于胎宝宝的骨骼、大脑和眼睛的健康发育。 叶酸补得太早可能没用、补得太晚又怕来不及,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必要的。 从备孕开始,准妈妈就应该及时、全面地补充体内的营养素,特别是叶酸。如果等到怀孕后再去补充,就可能有点迟了。而且,胎儿各个器官的形成依赖于母体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叶酸,如果孕妇在孕前没有及时补够叶酸,很有可能导致婴儿血管畸形、智力低下等严重问题。 但是,在孕期服用叶酸也不要过量。 临床研究表明,孕妇每日服用1粒(0.4mg)叶酸制剂,直至分娩,并不会增加宝宝出生缺陷的风险,也不增加母亲患肿瘤的风险。 如果在怀孕头3个月每天服用4粒叶酸,并在随后的日子里继续服用,也没有明显的风险,宝宝同样健康。 但如果大剂量的服用叶酸,比如一次服用5粒甚至更多的叶酸,则有引起不良后果的风险。 对那些打算怀孕的女性来说,应该在怀孕前就开始每天坚持服用0.4毫克叶酸。这样既能保证在怀孕初期拥有充足的营养,又可以避免后期服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