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到底五行属什么?
水 首先,从五行相生的关系来看,水生木,所以,在五行中,水属于母行;其次,水主智慧,而人脑有七成是液体(海水)。第三,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而心主火、肝主木、脾主土、肺主金,可见水在五脏之中居第二位。最后,五行的属性不仅取决于本行的特点,还取决于所生之行的特点。如水的润下特性,只有在遇到土(土壤)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水在土中能够滋润灌溉草木,而如果遇不到土,也就是在水体中,水就不能滋润草木了么?所以,其实水是离不开土的…… 综合上述五个因素,我们可以说水属脾土。
同样道理,火属心生,因为“心”在五行中属火;金生水是由于“肺”属金,“肾”属水;木生水是因为“肝”属木,“心”属火……如此等等。说“冰”属水是没有错的。
不过,这里只提到了五行的属性,实际上,五行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这往往是被忽略的,至少在现代科学中,是被忽略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是有顺序的——“生生”是前一个元素生出后一个元素,是有位置的;比如,水生木,是指水木相邻而位,而金生水则完全不同,金位于水的左边,木位于金的右边,这是一种相生相助的关系。
当谈到“冰到底属什么的?”时,还要考虑“冰”所在的位置,它是在金旁还是在水旁?若是金水相连,即金生在水上,那么,此时的水就不再是单纯的“水”了,而是带有金的属性;同理,若是水木相连,即木生在水上,这时的水也带了木的属性……简单地说,五行是两两相生的,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开的五个部分。“冰”是带金的属性的水,或者说是带水的属性的金。
冰五行属水,冰在常温下是固体状态的水,冰融后是水,所以属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把宇宙和世界分为五大类,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道术、占卜、相术等方面。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它强调整体的概念,推论事 物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医学家认为,“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的。
扩展资料: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和《左传·宣公三年》。《尚书·洪范》认为,水、火、金、木、土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物质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规律。
《尚书·洪范》中记载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中的寿、富、康宁、考终命,用五行来配就正好是木、火、土、水。修好德所用的行德(修德、积德、行善等),其“行”字,即与金德之行所匹配,故五福可以用五行来配。五福,亦可统以五行来论。
一福,是象征着木德在东方、南方运行、施化而受之福。二福,是象征着火德在南方运行、施化而受之福。三福,是象征着金德在西方、北方运行、施化而受之福。四福,是象征着水德在北方运行、施化而受之福。五福,是象征着五行在大地之上的四面八方运行、施化而受之福。
按五行的属性配五方,东方为木,南方为火,西方为金属水,北方为水、土为土,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东方为春,春主生,象征着木有生长、升发的特性;南为夏,夏主热,象征着火有温热、光明、上升的特性;西方为秋,秋主凉,象征着金属凉,具有清洁、肃杀的特性,又因水为金生,故又属水,称西为金;北为冬,冬主寒,象征着水有寒冷、凝聚、滋润的特性。土主中,为万物之母,如地之大无有不载,以生长、养育、化生万物。
因为水、火、木、金必须依附于土,才能生长、维持,才能实现它们的生、克、乘、侮规律,没有土,则五行成散而不聚,因此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是离不开土的。土本无正位,因属万物之母,它占有中央大位,寄位在四季之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有四库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