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业搬迁雄安哪里?
我猜测,这个“企业”应该指的是位于海淀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因为这里确实规划了“企业搬迁”(详见《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地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而且这里的土地用途也的确是工业用地。 但是,这些企业真的都是“搬”吗? 实际上,《总体规划》中提到的北部地区,除了现有多条地铁经过并设站的地界之外,其他区域都是郊区乡镇的用地——其中大部分是北部的昌平、朝阳两区,只有极小一部分属于海淀。所以所谓的“企业搬迁”,其实主要是指昌平区的沙河高教园和朝阳区的东坝地区。 高教园的定位是打造高科技产业基地,目前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包括百度公司、腾讯公司和小米通讯等,当然还有北大附中、北师大附小等学校。
东坝的定位则是建成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产业项目,比如华兴易凯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这两个地区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建设前景也不错。 但问题是,现在这两个地方都缺乏产业承载空间。在《总体规划》中,这两种用地都被列入了近期建设的范畴,也就是到2035年要完成的建设内容。所以,我认为这两个地方的“企业”确有“搬”的可能性。
但北京的企业往外地“搬”,这难道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毕竟企业总是向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的吗? 为什么在这里这么讲,难道说这些地方的土地成本就很高吗? 其实也不是,因为这里很多地区的房价并不是特别贵,比如东坝地区。如果从地价的角度看,我觉得这里甚至没有达到深圳的水平(虽然北京的GDP高于深圳很多),更没有达到香港的水平。所以说,这里的地价并不贵。但是,如果从建筑成本和人力成本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确已经不便宜了。
那为什么还要讲这个地方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呢? 因为这里的生态本底好,自然环境优越,可以说这里是北京少有的没有被大规模开发的区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说这个地方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应该是正确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北京企业有向雄安和北京东部地区外迁的可能,但目前看来这种外迁并没有形成趋势性;但如果以后政策引导,这种外迁也是有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