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什么时候变更?
现在世界上的各国都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年法,也就是公元制年代记历法。其计算方法就是将公元前后的年份数相加,得出的年份数减去1,得到的数字就是当年所对应的公元世纪(如2018年对应第21世纪),而月份和日期依旧按照农历来推算。 这种算法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记录历史大事的纪年方法。
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缺陷,因为地球公转运动存在周期性变化,每年1月1日都在冬至或夏至之间波动,每年农历初一月亮与太阳都处在不同的经度上。因此采用公元纪年法只能粗略地记录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变化状况。为了较为精确地复现这种周期变化,就需要引入新的计时单位“千禧年”。每个“千禧年”都被定义为从1月1日起到下一个1月1日为止的为期365.24天的时段。当遇到1月1日是星期天或是假期时,千禧年的起始日期就会往后顺延,以使“千禧年”的首尾两端能够被星期日或法定节假日包含在时段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个“千禧年”都含有1000个日历日,但它并不是一个世纪,也不是一千年,而是一个持续时间较短的临时计时单位,它只会贯穿21、22两个世纪,一旦“千禧年”结束,下一个“千禧年”将重新起算。 当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人们发现公元纪年法的另一个缺陷——闰年问题已经难以解决。由于阳历的一个岁差周期约为21000年,而一个回归周期为约20余年,随着岁差的进行,阴历单月的天数会越来越接近于阳历的单月天数。当农历的正月即春节刚好处于阳历的1月初时,农历和阳历的天数会完全相同,而这时距离下一个春节只剩一个月的时间了,也就是说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必须完成两个春节的所有庆典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提前一年把第二年才举办的春节庆典挪到今年举办,但这会使第二年春节失去意义;要么拖后一天把今天本该举行的春节庆祝活动留到明年举行,但如此操作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这就是闰年的由来。 而使用“千禧年”这一临时计时单位则可以较好地规避上述问题。因为在“千禧年”期间无论闰年还是平年都可以用“双春逢二”的方法轻松应对,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这样也就避免了在阴阳合历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