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是谁操盘?
首先,明确一点观点,公募基金的产品是“非私人订制”的,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个性化投资,基金经理只是依照规则操作,完成投资任务而已; 但是!市场又是千变万化的,行情有涨有跌,机会有真有假,又怎么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和策略呢。所以,好的基金经理会在“非私人订制”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所以,优秀的基金经理并不是机器,也不是单纯靠数据模型就能做好的。他们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能力: 对行业和企业基本面的深入研究 宏观经济形势、财政货币政策、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判断 证券市场规律的把握 和普通股民一样,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也是希望自己的资金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希望基金经理能根据市场行情,做出最适应当下的决策。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基金经理并不可能像股票投资者那样“炒”基金产品——也就是短时间内大幅波动调整持仓或者频繁交易。这是因为: 公募基金的运营遵循着严格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禁止单边市交易,即不允许基金经理在行情单边上涨的时候买入,或者在行情单边下跌的时候卖出。 除了个别特殊情况,比如赎回量巨大导致流动性风险,或者某只资产出现明显错误等情况,基金公司一般不会允许基金经理自行择时买卖。
对于一般的基金投资者而言,短期的市场波动其实没有什么意义,长期的投资理念才能决定成败。而中长期的市场趋势又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并非基金经理一己之力可以扭转。 对大多数的公募基金而言,“主动管理”的意义并不大。这既可能是出于监管的要求,也可能是由于市场格局的限制。 但“被动投资”并不意味着消极,优秀的基金经理仍然可以通过深入的基本面研究,作出比指数更为精准的决策,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持仓结构。这样做虽然未必能超越指数,但却能让投资者取得超越平均水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