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暑多少天?
公历:2017年是公历平年,全年365天 农历:2017年四月廿四,小满-立秋(立夏)节气交接日。
一、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开始。今年的小暑时间是7月7日17:29:35。 “小暑”代表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六月节……暑者,暑热之气。”“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正值初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35℃。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进入梅雨季节。华南地区进入台风活跃期。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少雨现象。
二、物候现象 中国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说的是小暑节气期间,大风渐至。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在热风中,蟋蟀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温度过高,不敢在高空中盘旋、觅食,只能在清凉的空中“习武”,锻炼飞翔的能力。
三、民间习俗
1、吃饺子 据传,当年汉高祖刘邦便是在芒种这天吃了姜太公所授的“秘制”水饺后,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水饺。
2、食新 旧时,人们在夏至后的第一个辛日子新粮,用新粮制成饭食食用,谓之“食新”,寓意五谷丰登。
3、晒书籍衣服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把家里的书本和衣物拿到户外进行暴晒,不仅能去除潮湿引起的霉味,还能杀死其中的害虫,防止虫害滋生。
四、气象变化 小暑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候炎热,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27℃左右。江南一带气温可达30℃以上。此间常有雷雨降临,由于空气湿度大,加上高温的作用,感觉十分闷热。而西北地区则是“早穿皮袄午穿纱”,一天之内可以经历四季。
五、农事活动 小暑期间,除东北地区及青藏高原外,大多数地区的农作物都处于生长旺盛阶段。这时,农村要忙活起来。除了管理棉花等作物之外,还要对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追肥浇水。“麦收过半,黍子返青,豌豆开花,高粱拔节”,这是华北地区的小暑农谚。而长江以南则忙着插秧。
六、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暑气郁,汗泄如洗”。意思是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升发,出汗增多,如果护理不当,会损伤阳气,导致生病。中医讲究防暑保健。
1、适量饮用茶水 夏季炎热,出汗多,身体丢失水分和盐分较多。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盐,能够避免中暑。而茶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清暑解渴的功效。夏日里多喝些茶水很有必要。但是喝茶也有讲究,饮茶宜清淡,忌喝浓茶。
2、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而且还含有人体需要的一些特殊养分。夏季吃苦味食物,不仅可消夏祛暑,还可起到保养身体的功效。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等,可适当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