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字十二生肖代表什么?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太阳黑子周期对应的一个古老记录系统。 古人从大量的动物中筛选出12种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作为“生肖”,并以此作为自己年份的属相,来记录每年的岁首日期。
这12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而每个地支都有对应的"肖鼠者"、"肖牛者"等名词,以区分出生年的不同。如子年生的称「肖鼠」,丑年生的称「肖牛」等等。 在西方占星学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叫做黄道十二星座,它把黄道附近划成12个区域,每个区被称为一个黄道宫,而每一个黄道宫都归属一个星座管理。
虽然十二生肖和占星中的黄道十二星座都是用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但是它们选取的“代表”大相径庭,各有特点。 古罗马人发明了纪元法来计算时间,他们认为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分别包含四个星期。这样算起来的话,一个月就有30天,一年就有365天,4年加起来就是1461天(4×365)。
不过实际上的农历一年要比这个多,一年的时长相当于13个朔望月,或者12个阴阳合历月——这是基于月球公转周期的计日法则。由于阴历每月的起始时间是不固定的,为此古人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用加“闰月”的方式来调节。
据说在18世纪之前,我国传统历法中最长的一年有383天!如此算下来,两年就比1461天了,整整多出100天左右! 为了保持公历的“年度”稳定性,就必须得设置一个“闰年”,以便在特定年份调整时间。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春分点”,每回到“春分点”位置的时候,就得给年份“加个1”,变成闰年和闰月。
实际上,我国的传统历法不仅计算日期精准,还能够通过观察节气推算未来天气气候变化。它既能帮助我们把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还能提前几天预测雨雪天气,可谓实用价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