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鼠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一,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子孙后代以次相续排列。古人将每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即为现在午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 传说古时有一富翁,家财万贯,但无儿无女。一天,他出门访友,路遇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正在啃食雪,顿起怜爱之情,便问道:“孩子,你的家人呢?”那孩子答道:“我是穷人的孩子,没有家。”富翁见孩子可怜,便让他自己选一处地方,将家中所有的钱都送给他。孩子用这些钱置办了一份家产。因他出生时正逢子时,便取名为“子”,他的家产也称为“子业”。后来人们就用“子鼠”来称呼子时的老鼠了。 “丑牛”的名称来源于“丑”字。在古代,“丑”专指牛,与现在的含义不同。《说文解字》中有云:“丑,牛名也。”“丑”的字形古书载有五种,如“牛”、“音”、“言”等,其中“言”字形变后作“辛”。现代汉字中“丑”字是由“辛”字演变而来的。“丑”字本义就是牛的名称。而十二地支中配属“丑”,又指代牛时,则是指丑月(十二月之中,农历十一月),此时万物皆“蛰伏”、“收藏”。 “寅虎”名称的来源与“寅”的意义有关。“寅”原本表示时间概念,太阳刚刚升起,月落星稀,正是黎明时分,大约现在四至五点。从“寅”字造字的角度分析,它由“广”和“艮”两部分组成;“广”表示面积范围,“艮”表示停着不动,两字结合表示“停止在广阔的区域”,引申为“开始、最初”的意思。“寅”的本意就表示天刚亮的时候,也就是现在五点左右。
我国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每段各有一个名称,即昏、旦、暮、夕、夜。“寅”正是半夜三更之时;而在“丑”之前一段时间,月亮还未落下,所谓“日薄西山”,也是黄昏之际。“丑寅”恰恰比喻万物的始生或苏醒。将天地之间的生物用“牛”形容,将黎明前这段时间用“寅”表示,将刚苏醒时动物用“虎”比拟,可谓十分贴切。 “卯兔”名字的由来与“卯”的原意有关。“卯”代表月份,正月含“卯”时,正值立春之时,万象更新。《尔雅·释天》云:“立春,正月节。”“立”是建立的意思。正月恰好“立”春,故曰“正月节”。正月在农历中是第一个月份,自然用“卯”作为象征。而且兔子平时喜欢在夜里活动,只有到月出才会出来,正好与“卯”的含义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