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多个湾区?
这问题提得真是时候,昨天(12月4日)国家刚公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的范围和广东的粤港澳大湾区有些重叠,但定位不同。
先说历史,再说现在。
首先来看历史上的湾区的定义。根据百度百科,湾区指的是河流入海口附近,受潮汐影响,水深滩浅,形成于河口地区的三角形海岸地带。所以从历史上看,广州和深圳之间的珠江口是湾区,上海和宁波的外海也是湾区。
再看现在的湾区定义。现在一般认为湾区是指沿岸港口城市群。从这个定义上看,我国现有三个著名湾区:香港一广州湾、珠海一澳门湾和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湾。当然,因为历史原因,这些湾都是在原有的河口泻湖的基础上发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很多湾都已经失去了湾的作用——比如黄河冲积出郑州—开封平原后,在华北地区形成了众多古河湾:如邯郸湾、濮阳湾等,这些古湾已经变成了陆上冲积平原。同样,长江在中游和下游冲刷出大量滩涂,在湖北荆州以下形成的江汉平原在春秋战国时也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湾,如今大部分也都填平了。
为什么需要重新定义湾区呢?因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的转型调整,沿海城市普遍面临产业升级和功能转换的难题,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走廊,珠三角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方面要应对发达国家实施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要为广义的湾区经济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通过建立大湾区这样的国家级经济发展区,可以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升级提供新的空间。
再说江苏的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湾区是可行的。毕竟有世界工厂做基础,再加上三省一市共同发力,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世界级金融中心是有希望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如何打造。是各扬所长打造各有特色的湾区,还是集全省之力打造一个超级湾区?我觉得可以借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先确立若干个核心城市,给予一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推动其加速融合,形成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引擎。而其他地区则发挥比较优势,分别成为各具特色的功能区。
当然,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大方向。最终各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会没有边界,组成一个无缝对接的城市群。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