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ba那么多广告?
CBA作为一个商业联赛,需要考虑的就是赚钱和宣扬篮球运动。 先说赚钱,CBA的球队大部分由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组建,这些单位本身就有行政职责宣传篮球这项运动,比如山东省体育局组建了山东男篮、青岛双星,广东省体育局组建了广东男篮,八一男篮则是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属企业。这样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经费就可以组建一支球队,同时有国家财政支持,也不用为门票收入和广告的收益而担心。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作为体制内单位,这些企业的经营是需要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为所欲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CBA各支球队在经营上遇到的困境,尤其是像青岛双星这样以前靠卖球衣和门票就能赚大钱的球队,如今也是财政吃紧,负债累累。 于是他们只能想别的办法,的广告招商就是一个来钱快的途径,并且这钱还花的不算冤枉——至少可以称得上“有效营销”。
现在一个赛季CBA的转播权居然可以做到2000万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NBA在中国的转播收入(1500万);另外网络视频转播方面,腾讯购买CBA的直播权,每年支付400万元的费用,而且这还是独家版权。
CBA还有其他的广告收入,比如在球衣胸前或者背后加广告,甚至为了赞助费降低球场灯光效果——要知道CBA的很多比赛都是安排在晚上进行的。 在美国NCAA赛场边经常会看到一些大的公司广告牌,这就是大学体育的商业化收入。同样,在CBA赛场上也可以看到诸如中国移动、中国银行、滴滴打车等大牌企业的身影。
以中国移动为例,据称他们在2016年CBA半决赛广东VS辽宁的最后时刻,投出了价值178万元的广告,换句话就是说他们平均每秒钟要在赛场上空亮出他们的广告牌,支付4.9万元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