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怎么解释?
五行的相生,其实是有先后次序的;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先贤们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这个顺序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
1. 木生火 比如一棵树,它最初是从种子萌发成为幼苗,这个过程就是木生火的过程——因为种子里面含有能量和动力,它可以燃烧产生热量,提供给幼苗成长所需要的温度(温度属火)。所以,古人用草木的燃烧来象征木生火。
2. 火生土 火焰本身就是一种能量,而土壤本身就可以存储巨大的能量,如太阳能电池板就是把光源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里,这正好对应了火生土的道理。
3. 土生金 金子本来就是从泥土里面提炼出来的,所以土生金也是理所当然的。 4. 金生水 金子是金属,而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就是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金属具有传导性的特点。并且,水是含有能量的(如温泉),也可以理解为金生水。
5. 水生木 这里的水不是单纯指液体,而是指水或雨露等能容养万物的物质。而树木需要这样的雨露才能生长发芽,于是有了水生木的说法。 我这里只是简单地阐述了五行相生原理,并没有深入分析其中的哲理。实际上,古人构建这套理论的时候,一定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的。只是我们现在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有点玄之又玄的感觉。
五行相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者之间的生发、促进关系。包括木生火(树木干枯燃烧变成火)、火生土(火灰烬之后变成土)、土生金(从土中可以提炼出金属)、金生水(金属器皿盛水时间久了,金属遇冷收缩,于是水被吸进金属而不见)、水生木(水滋润木,木得水而生)。
相生是肯定、助长、促成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力量和趋势,并形成一种有序的状态。木生火表现为相生有序;火生土是指火灭后产生灰烬,表现为相生有度;土生金则表现为相生有制。有制者,即为有约束、有节制之意,相生无制则变为相生无度。相生有制才能使生化正常运行。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内经》说:“诸味之王,木最为上。”木气通达,能生火之热烈。《伤寒论》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皆可用栀子豉汤。
火生土。火热精微,能至化万物。《内经》说:“诸臭之王,火最为上……臊臭生成者也。”《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金匮要略》说:“诸四逆厥者,可刺之。”
土生金。土类物质经“燥化”而“收”。《伤寒论》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因此中气下陷,可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以益气固本。
金生水。《素问·五脏生成》说:“若天之序,循环无端。”此即指金生水而言。水之精微,敛藏于肾,其本却在肺。《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的肃降正常,膀胱气化有权,则小便通利,其本在肺。所以说:“若天之序,循环无端。”
水生木。肾为肝之母,水为木之源,木赖水以滋。《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虚肾实,独取厥阴。”皆用肝肾同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