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属五行中的什么?
“五季”与“五脏”的关系,《黄帝内经》里有记载——“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这里的“夏”指的是心与夏季相应。 《黄帝内经·灵枢》里也有记载——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血脉之所凝,……故曰心静。”“心者,宫城,主明,之名也。” 从中医理论来看,心是人体五脏之一,也是五脏的中心(所以叫“君主之官”),而“五脏”在生理状态下是彼此配合、相辅相成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外部也有五个功能区,分别对应着五脏的功能,称之为“五劳”,它们是: "心病"发生在胸胁、小腹,主要是和情志相关; "肺病"发生在肩背、两肋,主要是呼吸道系统有关;
"肝病"发生在前额、眼睛,是与神经精神有关的病变; "胃病"发生在腹部,多与消化不良等有关; "肾病"发生在腰部,是与泌尿生殖系统有关的病变。 除了这“五脏”之外,人体的背部还有八个督脉穴,属于奇经八脉,又称“背俞穴”,它和中医学里的“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它是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的现象,总结出阴阳五行变化规律,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世间万物并非各自独立,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地发生着变化。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世界起源说之一,五行学说提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这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停地运动变化,使自然界发生各种变化并维持着事物运动变化的平衡,具体体现为:木、火、土、金、水属自然之五种元素,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生”有促进、滋生的意思,“克”有约束、克制的意思),以上两个方面五者相推而成的循环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春夏秋冬、长夏五季与五行相配属是:春、夏、长夏、秋、冬分别与木、火、土、金、水相配属。夏天,气温升高,暑热当令,火热太盛,热气蒸腾,雨水增多,因此,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