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字属五行属什么?
“鱼”的繁体字为“魚”,由“鱼”和“余”组成。其中“鱼”的偏旁部首为“鱼”,“余”的偏旁部首为“余”。可以理解为“鱼”与“余”两个字各取一部分组合而成一个新字表达一个新的含义。因此这里的“鱼”字五行应该以“鱼”字本身所代表的五行来判断。而金、木、水、火、土在中医学里其实分别代表的是五脏之心、肝、脾、肺、肾,所以这里判断“鱼”字五行之属性也应该以此为准。
古书中记载“鱼”对应的五行属于“火”,如《本草纲目·集解》中有提到“鱼属火”;也有认为“鱼”对应的五行属于“木”,如《本草经疏》中就有提到“鱼,味甘淡,气微腥,阴中之阳也,故能入肝经……”同时现代一些书籍及网络上也大多引用《本草纲目》中的观点,即认为“鱼属火”。 那么“鱼属火”或者“鱼属木”正确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个是古人如何判断字的五行,另一个是今天的我们为何用古人的方法判断字的五行。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古人是如何判断字的五行的。古人判断一个字五行的方式有很多,有以形补形的说法,如金克木,就用金属铸造的刀具砍伐树木,因此“金”对应五行之中属“木”;也有以意补意的说法,如“月”字月亮在夜晚照耀着大地,夜晚属阴,阴盛而阳衰,正好与“火”相应。还有一种方法是取类比象,比如看到“水”,会联想到洪水、波涛等,而水是往低处流的,于是就用“木”来比喻“水”。
古书所说的“鱼属火”、“鱼属木”应该就是建立在以上某一种或几种方法的基础之上得出来的结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判断字五行的方法只是古代一种大致的分析,并不像现在的化学分析那样精准。因此我们在应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需要掌握一个大致的判断标准。
其次来看第二个问题,今天的人为什么还用的古人的这种方法判断字的五行呢?这是因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基于古代哲学系统构建起来的,而中医用药也是基于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的药物五行之属性进行的。如果离开阴阳五行这一理论框架,很多中医基础理论将无从解释。正因为如此,虽然时代变了,科技发展了,但是我们还是坚持用古代的思维方式,即基于阴阳五行理论判断字的五行。因为这样能更好地诠释中医原理,也能更准确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