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独角兽企业?

牛紫千牛紫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独角兽”这个词很热,被各种媒体和机构大量使用着,但真正研究这个概念的人却并不多。在介绍具体方法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独角兽”的概念,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所谓独角兽(Unicorn),根据美国创业公司分析平台CB Insights的定义,是指那些具有以下特征的公司:

1. 成立时间不到10年;

2. 估值超过1亿美元;

3. 仅有少数资金供给者,且大部分为私人投资者;

4. 员工人数少于50人,大多集中在旧金山湾区。

当然,很多创业公司满足上述全部条件,但不能都被称为独角兽——只有当它们同时拥有高增长率与高市场渗透率时,才能被确认为独角兽。毕竟,如果一个创业公司的估值能达到1亿美金以上,那么它肯定已经具备较高市场占有率,或至少是在某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反之,如果一家创业公司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速度,但它只有较小规模的融资和员工数量,同样不能被称作独角兽。

对政府的启示在于,要支持这类初创企业的诞生、成长和繁荣,为它们的发展营造适合的环境。因为,像美国这样的成熟创新市场经济体,虽然存在诸如硅谷这样的科技中心,但其创新的源头实际上是从英国和欧盟起源的美国移民带着的新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在美国的发展是自发的,而不是源自政府规划的结果。换句话说,美国今天所拥有的创新优势不是政府计划的结果,而是市场力量作用于人类本能和创新意识的产物。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通过政府的力量实现赶超或许是更现实的目标。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应该是政府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独角兽”或许就是“自独角兽”(self-unicorns):那些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成长为大型企业甚至是独角兽的企业。为了形成更多的自我独角兽,中国需要改进现有制度中阻碍竞争、垄断和创新的方面。

薛丰泰薛丰泰优质答主

很多创新活动,比如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制造,实际上都是新生事物,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脱缰。对独角兽企业这样的新经济、新业态的市场主体,既要鼓励发展又要加强监督管理,既要积极引导又要搞好服务。

“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是当前我国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生力军。这些企业不仅成为“就业吸纳器”和“创新孵化器”,而且成为区域乃至国家新兴产业的领头羊,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引领作用。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31家,占全球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27.12%),仅次于美国。这些“独角兽”企业大部分位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如,2017年浙江省新增“独角兽”企业达到19家,约占全国新增的33%。

重视“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并努力为这些市场主体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成为区域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取向。如深圳前海、湖北武汉、河南郑州、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市等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隐形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而格外重视“新经济”发展,2017年11月出台了“挂牌激励”政策——《关于促进“新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鼓励科技企业通过改制、并购等方式挂牌上市,在新三板或境外知名交易所新挂牌上市的企业分别可以得到5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挂牌激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