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指什么生肖?

左凌可左凌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 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所以第一个出来的当然是它了!而且“鼠”与“守”谐音,在古籍中“鼠”字常作“守”解。如《礼记·檀弓下》有“请守于墓”;《战国策·秦策三》有“守株待兔”。

丑牛 “牛”与“扭”同音。古人用“牛”来表示某些方位。汉代的《西京杂记》中有东“牛”、南“牛”、西“牛”、北“牛”之称。现代汉语中的“牛”字还有“扭”的意思。

寅虎 “虎”字古文字形像虎纹图案,本义就是“虎”。《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有“叔善射侯,射狼、虎”;汉代王充《论衡·订鬼篇》有“白虎通德”之语。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用“虎”来指称老虎了。

卯兔 兔子在十二生肖里排行老三,故有“兔”字。古代“兔”字写作“犭勿”,《汉书·地理志·下》有“颍川郡……虢、沛、酂”“陈留郡……济阴”“弘农郡……”之语,这里的“虢、沛、酢”“济阴”“弘农”均读作yuè(第四声)。“禺”字亦指小猴儿(见《尔雅·释鸟》),可见古人把兔子和猴子联系在一起。

辰龙 “龙”字的古文字形就像一条盘曲着的龙,本义即是龙。《易经·乾卦》中有“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汉代刘向《说苑·奉使》里有“于是乘轺车,见元帝”。这里的“轺”是一种轻捷的车辆,“谒”即面见皇帝,“乘轺谒”就是“拜见皇帝”之意。

巳蛇 古人认为蛇是阴类动物,又因为“蛇”无足,不能奔跑,所以用“巳”字表示,这个字由“巳”和“已”组成,表示“止”之意。《礼记·月令》有“季春之月……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楚辞·离骚》有“皇览揆余初度兮”。其中“蜩”字今天仍然用“蜓”,意思是知了,又叫蝉。“蚯”字今天写成“蚯”,意思也是蚯蚓。“虺”字今天写成“虺”,古文中指毒蛇。这些动物在古代都为蛇类。

午马 马和“午”字古文字形一样。由于午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七个时辰,恰好和马一天的活动时间吻合,而且马喜欢踢人,所以用“午”字表示“马”,并引申出“正午”、“午时”等词语。《庄子·秋水》中有“夫骅骝者,日行千里而足及六辔”;《战国策·齐策一》有“使者驰而往,马死于道”。

未羊 “羊”古文字形很像用绳子牵着的一群羊,本作“养羊”解。《诗经·小雅·绵蛮》有“羔羊之皮”;屈原《离骚》有“朕幼清以廉洁乎”。

申猴 “猴”字古文字形像一只手持杆子的猴子,本作“候”解,有“守候”、“看望”之义。李朝威《大唐西域记》卷二有“入国界所历诸城,莫不迎接侍候。”这里用的“候”字,现代汉语多写作“候”。

酉鸡 “鸡”字的古文字形像抱小鸡儿的女人,还象声词,表示公鸡打鸣的声音,读音xiāo。《周礼·春官·瞽史》有“夜祀宵中,以其火纪……大丧,执烛前导”;汉朝扬雄《方言》有一“鸡鸣”条:“凡晨鸡曰鸡,伏鸡曰鸡。”

戌狗 古人的“狗”字象形,像狗脊背的模样。《礼记·檀弓下》有载,晋悼公的夫人姜氏去世后,“晋侯目视其妻”,这里面的“目”指的是眼睛,但是这个词后来多用来指“盯住看”。

亥猪 猪在十二生肖里排行最后,故有“猪”字。古代的“猪”字写作“豕”。《礼记·内则》有“羹定而后豚”;唐朝韩愈《祭鳄鱼文》:“宰猪牛羊,投鱼海之中。”这“豕”和“猪”的字形演变过程与现代汉字大致相同。

巫烁巫烁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中“捍”对应的是羊。“捍”是一个多音字,用作姓氏读音为hàn,用作形容词读音为hàn。汉字“捍”用羊、彡、丙、氵四个偏旁部首组成。其中“彡”表示装饰,与羊的花色有关系,“丙”为南方火神。羊在五行中属土,南方丙火为羊德。“氵”表示水,羊字水旁,意为羊居南方,可得水德滋润。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文献是战国时期创作的《诗经》。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共同用于记年,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个时辰。十二生肖的周期与十二地支相等,故而十二生肖亦能用作纪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