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贴息是什么意思?
企业贴息贷款是指国家运用金融手段,通过金融机构为企业的贷款提供补贴,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提高效益的一种优惠政策。 政府和企业根据税收的规定,以税后利润的多少确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应交增值税;然后再由财政和企业将上述税款中的一部分作为贴息交给银行,而银行实际发放贷款额减去收到的贴息后的数额就是银行的利润。这样,财政和企业实际上分担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使银行敢于扩大贷款规模,为企业提供更所所需的资金,达到支持发展的目的。
对那些产品有市场、效益好但暂时存在资金困难的企业,银行可以给予适当优惠的利率,实行贴息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然,这种贷款必须是满足央行货币政策实施中的相关的条件才能发放。 目前,我国对企业贴息贷款的主要对象是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这是因为技术和产品换代更新快,为了保持领先地位,需要不断的投入和进行技术的改进。同时,一些老企业也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
企业贴息是指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由企业支付利息,而政府从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支付给金融机构或由金融机构让利(收取较低的利率)来减少企业的利息支出,并由政府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这种行为予以补偿的一种政策。对支持企业科技开发具有比较明显和直接的效果,也是当前政府支持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1、企业存款的本息之和;
2、存款期限;
3、计算方法(一般以本金乘以利率乘以存款期限)。存期不同,则计息方式不同:
(1)活期储蓄存款(存期无限制,储户可随时存取)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所计利息并入本金起息,每季度结息一次,结息日为每季度末月的20日;(2)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期分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存入日计息,到期日计算最后一次利息,遇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计息期为整年的,按年数和年利率计算;计息期有部分月份或部分天数的,按实际天数和日利率计算。
利息:一种有偿消费关系,是借贷关系中债务人给债权人的报酬。在现代经济中,利息指货币在特定时间内的机会成本,是对放弃货币的使用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所获得的补偿。利息是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所支付的价格,它属于费用性质。企业发生的利息应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息,应依照《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计入有关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