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有什么作用?
小麦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吃饱转向今天的吃好,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往的大米为主食逐渐转变为小麦等谷物为主食,这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小麦的价值,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促生长剂吗?它对小麦的生长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促生长剂的作用,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看看哦! 植物激素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可分为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脂等5大类100多种。
其中,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是最早被发现的影响植株生长的激素类物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IAA和GA等天然激素物质外,还有大量的类似物激素类物质对小麦的生长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如玉米素、6-苄基腺嘌呤(6BA)、2.4-D及噻二嗪类等。这些类似物激素能够刺激或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其中,赤霉素可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是目前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类植物生长激素。
植物赤霉素一般是由种子产生并存储于胚乳中,在种子发芽过程中被迅速分解为游离态的氨基酸后被利用。目前已知的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包括苯丙胺酸途径、色氨酸途径和甜菜碱途径。不同物种的赤霉素合成可能属于不同的基因家族,并且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发挥作用。
研究证明,赤霉素通过激动GAB1受体,提高蛋白激酶的活性,进而激活下游的细胞周期蛋白以及蛋白磷酸化反应,最终达到促进细胞分裂,加速植物生长的效果。 小麦是自花授粉植物,在开花期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而导致花期受粉不良甚至不孕,从而造成减产。研究表明,GA可以通过改变小麦气孔的开度来调节小麦光合速率,进而增加同化产物的形成量,同时对小麦的灌浆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逆境条件下,如低温、干旱和缺氧等,可促进GA的生物合成,从而起到缓解作用。
当然,使用化学药剂来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2,4-二氯苯氧乙酸(2,4-D)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随后,人们又发现2,4-D并不是唯一的具有促生长作用的化学物质,一些含有噻吩环的结构类似物如噻二唑、噻吩乙酰胺和2-甲基噻吩乙酰胺等也表现出良好的生理活性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