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思是什么生肖?
这个题目很好玩,也值得玩玩。 我首先想到的是《诗经》,《诗经·小雅·鹿鸣》有“念我故乡”之句;而《大雅·公刘》有“执辔如组,予出此驭”,描绘一个远游的游子如何思念自己的家乡、故国,那感情真是深切而动人。至于《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被后人誉为“情深语秀,仿佛自有一种缠绵悱恻之情浸透纸上”“‘杨柳’、‘雨雪’两句,设色淡素,自具清婉丽柔之致”(清·王尧衢评)。 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些诗句,而是这首诗中“归来”一词的古文字形。
我查了上古汉语字典,“归”字的古文字形有两种,一种像是鸟在飞,另一种像一个人背着东西回家了。我查了一下两种字形的来源——“归”字这两种字形都来自于一个像两个人持着肉进贡给君主的形状。这个字形后来有了简化,繁简双方都在使用。但是,“歸”字还有一种写法,上面是“隹(zhēn)”,下面是“田”,这种字形只出现在少量先秦典籍之中,如《礼记·檀弓下》“孝子不冠不归”,《庄子·盗跖》“而归乎君所”。我怀疑这是早期“归”的字形,表示“归巢”的意思。那么,这个字形中的“隹”就正好对应于诗中的“雉”字。
如果这一猜想成立,那么这个“归”字就是鸡或野鸡的意思,整个句子是说,野鸡(原指野生的雌雉,这里借指游子)回到它栖息的树林里。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思”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怎么写的吧! 金文“思”字的字形变化比较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像一个人的脑袋上长了胡子或者头发(古代的男子也留胡须)。
我查了相关资料,发现金文的“思”字好像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思念亲人。比如,周原甲骨文“思”字(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就像一个人在发愁。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思”字就像是头发或者胡子特别茂盛的样子,可能象征愁眉苦脸。 而殷墟甲骨文“思”字像是头顶上有长长的辫发(可能是假发),也许是为了表现女子长发及腰的姿势? 这样,我们就把“游子思”三个字拆开了—— “雏”字,甲骨文像两只小鸟,金文像双足站立的小鸟。我怀疑这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幼小的鸟”的意思。把“雏”字放到诗句中,应该解释为“小小的鸟”。 “离”字,甲骨文像一只离群的孤雁,金文像两条平行线,代表辽阔的天空,暗示大雁飞翔时排成的“人”字形。这个字现在表示“别离”的意思,在诗句中是“离开”的意思。 “思”字,前边已经说了很多,这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