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是什么生肖?
羊 土是中央地支5行为土,即辰、戌、丑、未四个月,又与十二地支中的“午”重合。 《五音集韵·上声四纸》记载:“胃,俗谓肉主为胃……今正作胃字。”“巳,本作忌……今作巳字。”说明“胃”和“己”古音全同,皆为去声五季切;“巳”和“已”古音全同,皆属上声马己切。由此可知,今天的“胃”字在古代写作“胃”或“巳”。而“巳”在十二生肖中正好排第4位,因此“胃”就是“已”的谐音代替字了,即第四位的动物是“羊”。
另外,从“土”字的字形演变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土”的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左右对称分布着短竖,像是人形身上的衣裳,这是很形象的。金文把这个形象复杂化了,变成了一个正面俯视的人形,并加上了手脚;小篆又把金文字形进一步拉长了,变成了一个长条形的人,左右两侧仍然对称地排列着短竖。直到楷书统一了写法,“土”才变成一个方块形的汉字。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还会发现,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或者是小篆,左边的部分都是象形,而右边的部分都变成了符号化表示发音的工具。这正是因为“土”的读音在古代有两个:tǔ 和 shì(注:在表达土这个含义时读shì),为了表示第二个读音,右边必须有一个符号化的笔画来标示,这样左边的字形就可以保持不变了。而表示第一个读音时,右边也是符号化的形状,于是左边也变成了符号化,读音和字形完全一样。
由于现代普通话只有一个读音tǔ,所以古时两个读音的“土”合二为一,变成现在的样子。但“土”字第二声的读音却保留下来,用于方言中。 总之,“土”的偏旁“士”在古代不是同一个字。而且古人造字都很讲究形体来源,例如这个“土”字,就是来源于象形字“土”,而不是简单的符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