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是哪几个区?
杭州目前有10个行政区,即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西溪、余杭、萧山、临安、富阳和桐庐;3个县,即淳安、建德和桐庐;以及2个县级市,分别是海宁和桐乡。其中,西湖区是西湖的西岸部分(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余杭区是西湖的东岸,萧山区的萧山市区和新街街道在西湖西边,富阳市区和新登镇在新登坝附近。
现在提到的“市区”一般就是指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等7个行政区。
其实,现在提到的“市心路”,它的北段原来叫“中山北路”,南段原来叫“人民路”。而原来的“中山中路”现在被称为“延安中路”,原来的“中山南路”现在被称为“茂名北路”。 这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租界圈定的“法租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法租界收回,改名为中正路,取“厥功甚伟,居中守正”之意。
因为蒋介石的名字里有“中正”二字。 但杭州的这条马路,名字的由来与蒋中正无关,而且比上海的“中山中路”“中山南路”要早得多。
根据《光绪会典》记载,清朝时京杭运河南北两端的城门均称“中山门”,而通往中山门的街道都称为“中山路”。
当时杭州的“中山路”北起清波门,南至钱王祠。清末废两税法后,杭州设立了“巡警总局”,局址就在现在的万紫千红公园那里,因此又叫“局底”。 这座公园原是一个私家园林,主人姓洪,所以这里最初叫做洪园。
1912年成立民国以后,国民政府把这里划为“西湖风景区”,但是允许民间买卖房屋,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在这里盖了私家花园。 有意思的是这些达官贵人原本来自不同地区,他们建的园子也各有特色。如张宗昌在清末任江苏巡抚时住在“苏园”里,徐世章建了“徐园”,孙传芳建了“梅园”,卢港造了“水榭”,刘锦藻建造了“嘉惠堂”,而蒋复璁、章伯钧等人则在旧时“冷泉亭”的基础上建起了“观鱼亭”。 因为这些人地位高,有钱又有权,所以在建国初期,这些房子都被妥善保护起来,成了“国家所有”。 后来的情况就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