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什么剧场?
据相关媒体报道,西安易俗剧院即将改造,新舞台将实行小剧场模式。小剧场是什么概念?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表现形式?在陕西省内的其他城市有成功的小剧场模式吗?小剧场戏剧的未来会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专访了原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现任陕西文化研究院公共文化研究部主任魏哲。
小剧场不是场地尺度小
“其实就剧场分类来讲,大剧场、中型剧场和小型剧场其实是按演出的容量来分的。而在国际上,小剧场更多是相对大剧场而言,反映了一种观念,即更强调贴近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而不是场地尺度的所谓小。”
小剧场要小,小在格局,小在尺度,小在舞台,小在空间,更要小在观念。这种观念就是要突破传统大型剧场的观演关系和舞台表现方式,更多采用半自助、个性化、更亲近观众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更好地贴近观众,激发大众参与艺术、享受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小剧场是半自助的,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演样式,还可以进入演区与演员交流。小剧场也是多功能的,它不仅是上演舞台演出的剧场,更是沟通文化与公众的管道。
国外小剧场有三大功能
魏哲说:“国外小剧场大概有3种功能,第一种是独立的小剧场,不依附于大剧场存在,它是一种普及剧,老百姓看的多,它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第二种是小精品剧场,它其实还是体现一种高层次的精品艺术,但不是大众化的,是少量的艺术精英看的。第三种是小概念剧场,是概念性的实验剧场。”
我国小剧场的发展刚刚起步
如今,我国的文化艺术经营业态越来越多,大剧场、小剧场、实验剧场、实验音乐厅等,各种概念的剧场也越来越多,如何区分这些概念的剧场,魏哲认为,从演出来说,还是以剧场空间性质和尺寸来区别比较恰当。
大剧场一般指容量在1000座以上的剧场,中型一般指200—1000座,小型是200座以下。而从服务群体来说,又可分为专业剧场和非专业剧场。专业剧场服务的人群是艺术家,以艺术为经营主题。非专业剧场是以经营商业剧目为主。
小剧场戏剧的未来必将走向专业
魏哲认为:“小剧场戏剧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到现在已经30年了。这30年中也出现过很多种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都没有坚持到最后。我个人判断小剧场戏剧未来的发展走向,其专业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从事小剧场演出要有更好的平台
魏哲认为:“不管是谁,都必须在大剧场,在更宽视野、更高层次的平台上去历练,才有机会成就自己的精彩。作为小剧场戏剧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在更高层次、更大平台上,进行艺术和市场的尝试与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