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有鹊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词作《生查子》中的头两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上元灯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唯一以夜色为主题的一个节日。从原始社会的土莽荒蛮到封建社会的中古时期,节日都笼罩在“神圣”的光环下,如祭祖求神、赛诗对月、驱邪灭鬼、赏灯社火等等。
自古以来,上元灯节都是民间的重大节日,也叫元宵节、灯节、元夕节、上元节。宋代,每逢这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人群熙来攘往,赏灯戏戏,十分繁华热闹。当时,灯节共三天,这一天叫“送灯”,意味着节日的正式开始。第二天叫“正灯”,也称作“上灯”,这是灯节中最隆重的节日,第三天的活动叫“结灯”,也叫“收灯”,意味着春节的落幕。
最壮观的是宋代的鳌山灯。据说,宋代的皇帝为了防止臣子结党营私,欲灭其威风,就命令臣子们互不许联络,但是,这些聪明的骚人墨客们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燃起巨大的灯树,俗称“鳌山”,上面粘贴各种各样的华丽灯火,即所谓“灯山”。有诗描述当年的盛况:“灯枝闹火月朦朦,天上人间共皎茫,灯火高楼霞雾里,珠玑万点耀春阳。”
据《京灯记》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二月,敕令灯一天一易,名为“巡灯”。每逢五日一看,看乃新制灯戏,大帅张说兼中书令,奏请除夕点火夜施外,自正月八日至十五日,诸门饰灯,竞出青春之戏。
近代时更有“吃元宵”、“送灯盏”、“点春”、“撒花钱”、“放花”、“送孩灯”、“绕灯”、“打灯楔”、“养灯”、“破灯”等诸多习俗。
现代的北京灯节也很有名气。每逢灯节,北京的主要街道上都要挂起大条幅,写上“琉璃世界白蛇传”、“火树银花合二仙”等诗句,显得光彩夺目。在皇城四门以及前门等主要街道上,还陈设许多灯棚,其中以火药芯制做的大宫灯最为著名。另外,还有细丝灯、剪彩灯、玻璃灯、走马灯等等。这些彩灯,造型别致,工艺优美,栩栩如生,广为流传,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