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五行多少分?
“逸”字,繁体写作“逸”。《说文·辵部》:“逸,失也。从辵、兔;兔,逃也。”“逸”本义指逃跑。引申为散失、遗失、逃掉。又引申为躲避、隐遁。还引申为悠闲、安闲等。 以上诸意皆与“兔”有关,可见“兔”是“逸”的本形。因此用甲骨文字形来解释“逸”字的本义最恰当不过。
由“兔”的字形可以看到其下部是个象形的“脚”以及一竖表示的道路。上部的两只“耳朵”(也有作两点的),说明这是“兔”奔跑时的造型。整个字形会意为“兔”在奔跑时失去平衡而四处散开的景象。正像成语“兔起鹘落”形容行动敏捷,也是出于上述道理。 因此“逸”字是一个会意字,读yì。
《说文》另有“佚”字,音同义近。许慎根据小篆字形解释道:“佚,逸之俗字。”其实“佚”字金文、甲骨文作“乙”,与“逸”字形似而音异,当另立字根。“乙”即“土下加一”,本意指田野,由此引申指民众、人民。再引申有放恣、宽纵之意,并假借表示“消灭”、“停止”的意思。 “逸”和“佚”二字古音相近,“逸”字归入去声,“佚”字归入阴平。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经不区分读音和意义了。
“逸”字除了做动词表示“逃跑”、“失踪”之外,还可以做形容词,表示“散失”、“遗失”、“逃掉”的状态。例如: “逸”还可以用作名词,泛指亡灵、游魂。特指消失、死亡、失踪的人。 此外还有一个“轶”字,与“逸”、“佚”字形近,易混淆。“轶”字意思与“逸”相同,但用法更专。可代“逸”字入典籍。“轶”读y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