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准确的是什么?
“五行”,原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的形式或形态。《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火者,天地之官也;金木者,万物之刑具也;土者,万物之中宫也。”这里讲的“行”是行为、运行的意思。 后来,人们用五行来解释事物的性质和它们的发展变化规律。如《周礼•春官大卜》注:“行,犹道也。阴阳消长,寒暑往来,非止循环于十二辰之内也。”这就是以五行来说明季节气候变化的情况。以五行来说明的规律性现象还有:子午流注、五味归经等。 五行的相配关系可以用下面两句话表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意思是: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山川草木,天上星象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地上的花草树木也是有生长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不难知道一年的天气情况,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交节的等等。
在数学上,可以把五行设想为五个数12345的排列组合(因为0、6这两个数字既不属阴也不属阳),共有十种情形,即用十个数字来记述万物的属性,这十个数字就是:11111,22222,33333,44444,55555,12345,12345,123543,123543,134523。这就是最原始的“五行”。
当然,这种原始的五行只是一种符号,它不能说明五行的本质特征。现代科学家已经证明,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有阴阳组成,即一切物质都有阴面和阳面,只不过有的阴面较大而阳面较小,有的阳面较大而阴面较小而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这两大类属性中不停地运动着,阴阳是不断转换的。用阴阳来概括五行的内在本质是最恰当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