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意思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基本哲学概念,也是古代汉民族用以解释自然界现象(如天气、气候等)及社会现象(如制度、习俗等)最基础的理论体系之一。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的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时人们已将五行与五方的概念联系起来。到汉代时,董仲舒将五行与五方、五色、五声等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阴阳五行系统。
在现代自然科学中,“五行”通常指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五大元素——氢、碳、氮、氧、氟。其中,前四种元素属气体型态;后一种元素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 中医方面的书籍里提到的五行,一般指南方、西方、北方、东方、中央这五个方位,它和天文学里的五行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把东西方划分为阳,南北方划为阴。这是因为太阳在一年中有规律地在东西方间移动,而月亮在夜间有规律地在东南西北间移动。月相变化有朔望弦晦四大节点,对应着古书所说的“盈虚”,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的状态。
至于中医用五行来归类人体器官(五脏)和生理功能,则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中医用五行来比附说明病理变化也是这个系统。 当然,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来看待中医的五行,无疑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因为中医的五行是一种基于经验主义的抽象化模型,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概括出来的简单工具,以模拟宇宙的复杂系统,寻求对疾病原因的理解。这种理解尽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却能在实践中不断被验证或纠正。五行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智慧,不仅应该被继承,而且值得在被理性引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