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智能车库吗?
中国当然需要智能车库啦! 而且,智能车库在国内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因为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正在飞速增长啊~~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其中汽车2.75亿辆——比2018年增长8.7%。
那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每三人就有一人拥有汽车!
而智能车库就基于这个大数据产生的需求。 我们常用的停车APP“淘车位”在预测车场价格时,会先判断周边车辆的停放率、泊位供给率和用户搜索频率等几个因素,再通过AI算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车位供需情况并实时变化。这些因素的数据来源都是来自政府机构、大型运营商和知名高校。
可以想象国内对智能车库的需求之大。毕竟城市停车位紧缺,而智能车库既能节省空间,又能节约成本,还能解决乱停车的难题……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智能车库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不少创业公司都瞄上了这一市场,并且也拿到了不少的融资,但是研发水平以及硬件设施仍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国外的智能车库通过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的实现车辆入库、出库,车辆引导,以及库存量的显示。而反观我们的智能车库,大部分还停留在人工收费和人车联动这一层次上。
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我们现有的智能车库大多是通过移动互联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这种模式不仅耗能大,处理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再者,由于缺乏统一的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目前各地建设的智能车库存在规格不一,功能零碎,难以通用的问题。给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随着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我相信这些难题都会得到解决。
齐铁优质答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家用小汽车进入中国普通家庭已经不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中国随之进入“汽车时代”。
但在汽车快速普及的同时,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大城市汽车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停车矛盾也日益突出,甚至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智能立体车库在国外早已开始使用,而在中国尚不多见,汽车与车位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便已开始研发智能立体车库,近年来又随着汽车行业的高增长而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和规范立体车库项目。2000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智能立体车库的建设及管理规范做出了明确规定。
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智能停车场、立体停车场机械装备(自动泊车)设备制造”。2009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进一步出台《鼓励汽车消费若干意见》,其中第四条为鼓励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鼓励群众共同参与城市交通建设管理。按照就近、就地停车的原则规划建设停车设施。”
随着中国未来对汽车刚性需求的增长,大城市、中西部城市汽车增长速度将更加迅猛,停车设施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中国未来的汽车应用环境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停车场、P+R停车换乘系统、路边停车及智能信息管理系统为辅的体系,停车设备是城市交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按照每2辆车需要1个停车位计算,仅在2012年国内新增的汽车保有量即需要1100万个停车位。假设按智能立体车库解决1/10的新增停车位,也需要100万个智能立体车库的总量,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