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在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供”,是祭祀中的五种供品,即:天、地、灯(烛)、香、花五大类。 道教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人体也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所以人与万物一样,也要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道教在修炼中非常重视调摄五行,以达和谐,所谓“五行不亏”正是指的这个意思。而供品的设置正好对应着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同时又有红、黄、绿、白、黑五色,这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 用今天的话来说,五供实际上是一种营养品和保健品,能够调节人的新陈代谢,使人达到“健康”的状态。 在炼养中,道士特别讲究食忌,就是在饮食上要有所禁忌,以免破坏身体的阴阳平衡。根据古书记载,猪、马、狗、牛、羊等家畜属于阳,不能多吃;桃、李、杏、梨、橘子等水果属阴,也不能多吃。如果吃了过多的阳性的食物,就会“上火”,引发各种疾病;吃了过多的阴性的食物,就会“伤阴”,同样会生病。
从养生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是需要改善的,特别是现在人们普遍“阴虚火旺”——吃太多的温性食物,如羊肉、韭菜等,导致身体处于“阳亢”状态,必须通过“苦寒”的食物来“泻火”,达到新的平衡。 事实上,古代的道士非常注重食疗,《云笈七签》中就收录了很多药膳配方。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些药膳确实具有保健功效。例如,用来治病的方剂“二仙膏”(熟地、当归),可用于治疗月经量少;“四神汤”(芡实、山药、茯苓、薏苡仁),可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