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离成都多远?

逄梓赫逄梓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杜甫草堂,即唐代诗人杜甫在四川成都所建的住宅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中心位置约今青龙街南一巷和南二巷之间。占地近300亩,现有建筑20余间,其中新建的“杜甫纪念馆”和“唐祠”分别于1954年和1987年落成。 据《旧唐书·杜甫传》载,杜甫曾祖杜逊,曾任襄邑(今河南省杞县)令;祖杜审言,曾任膳部员外郎、著作佐郎等职。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杜甫出生于京兆府(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奉天县(今咸阳市)。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前后,杜甫因父荫入仕,任右卫军职,迁江宁丞。两年后,辞官赴洛阳,此后三年间先后漫游梁宋、齐赵之地,开元二十五年初返长安,应诏进士及第。同年秋,授校书郎,旋即辞官赴秦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又历邯郸、德州,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回到洛阳。

这一时期,杜甫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等著名诗篇。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从同谷(今甘肃省成县)出发,次年春抵达成都。成都虽非乐土,但由于战乱,北方多不宜居,所以成都还是杜甫比较理想的栖身之地。 在成都的两年时间里,杜甫作诗三百余首,除游览赏鉴之作外,多数是反映当时社会动乱、人民疾苦的作品,代表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等。由于这些作品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使杜甫获得了“诗圣”的称号并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杜甫在成都所作诗歌中,有一类记录家人生活状况的诗,这些诗篇向我们展示了安史之乱后一个落魄士族的生活状态。这些诗篇虽然称不上杜甫的代表之作,但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唐人生活在作者笔下的生动景象。

除了诗歌之外,杜甫还在成都创作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长篇诗和两篇传奇小说:《蜀相》、《石犀行》以及《李陵》、《王昭君》二首。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正月,李白经友人劝说,离开四川前往岳阳。二月,杜甫也从成都启程东下三峡,准备出川奔赴江南。两人没有谋面,但都写了对方。李白在《送友人》中写到: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云生结海楼,梦觉泛沧浪。”

而杜甫则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中回忆与李白的交谊: “摇落暮天澄远水,一杯终尽泪千行。” 尽管李白和杜甫没有像王勃和柳永那样以词相赠,但却是以诗送别,可见他们友情之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