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是怎样形成?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在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和过度活跃。 这些孩子很聪明,但成绩往往不好;
他们做事没耐心,总是三分钟热度,难以集中精力,容易分心走神,常常惹人头疼。 美国儿童精神病学专家曾经调查过1000名3~17岁的儿童,得出的数据是大约6%的儿童患有多动症,而我国大约10%的孩子有这个问题[1]。也就是说,每10个孩子里就有1个多动症患儿。 多动症虽然名字里有“多动”两个字,但并不是说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活泼好动。有些孩子虽然看起来安静,但是专注力差,容易分神,同样会受到这个疾病的困扰。
目前,对于多动症的形成原因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和机制,因此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不过已经发现遗传、大脑结构或功能、发育和环境等因素会对该病造成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其中任何一方患有 ADHD,那么孩子的发病率高达 50%~70% [2-3]。 所以,当爸妈的可得留点心了! 对于已经患病的宝宝,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和提高患儿控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学习能力。 临床上对患儿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条标准:
① 经常不由自主地乱跑、乱跳、爬高、蹦极等;
② 在需要坐下来的环境下很难安静的坐下;
③ 很难安安静静的玩玩具或者做其他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忘记收拾玩具或者东西乱扔乱放。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症状也需要注意: 比如即使身体很舒服,也总是不停地翻动身体; 坐着的时候总是喜欢扭来扭去、抖腿; 在不该笑的时候无故发笑,比如看到别人难过或者在写作业时; 很难按照指令完成一个动作; 很容易生气或者是感到无聊; 说话很多,但是没有重点,经常说得别人云里雾里; 很难专注地做一件事情,通常只能专注做一件事2分钟; 经常惹是生非、挑事、爱打架等等。
当然,并不是出现以上所有症状才能诊断为多动症,一旦出现两条及以上的症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就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