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觉为什么总踢腿?
婴儿在睡眠过程中会出现腿乱蹬、脚乱踢,甚至将头撞向枕头、突然惊醒的情况,这些症状被称为“婴儿梦游”或“婴儿梦境性抽搐”,多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宝宝身上。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宝宝大脑发育还处在初级阶段,神经中枢的功能尚不完善,对抑制脑功能的作用还不十分有力;同时,宝宝的大脑皮层抑制过程是需要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在睡眠过程中就会出现“梦境性抽搐”。这种症状大多会自行消失,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但也有少数情况需要引起家长注意:如果宝宝持续长时间哭闹,并出现高热、腹泻,就需要及时就诊,检查身体是否出现了器质性疾病,如是否缺锌缺钙等。 还有的宝宝在做梦时会出现咀嚼、低沉的哭声(似乎是在做梦吃食物)或者自言自语,父母也可以察觉到这些声音是从宝宝的嘴巴里发出来的。这种情况一般无需干预,待宝宝醒来时再仔细询问宝宝做了怎样的梦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宝宝夜间突然惊醒会有危险发生,于是整夜抱着宝宝睡,这样反而会因父母的过度紧张而使宝宝睡不好。 其实,除了上述因素外,宝宝睡眠不稳还有很多原因,如白天受到惊吓、环境改变、被褥太厚、蚊虫叮咬、尿布潮湿等。解决宝宝睡眠不稳的问题,关键是要从细节入手。 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保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不宜过高,适当遮挡强光,防止刺眼的光线伤害宝宝眼睛;
对于4~6个月的宝宝,应逐渐培养其对光线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光线的变化,为今后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打下基础; 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新生儿的睡眠与大人密切相关。若大人在夜间频繁起床给宝宝换尿布,或夜间反复喂奶,势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稳定性。爸妈要在白天充分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合理控制夜间哺乳的次数和时间,让宝宝拥有足够的深睡眠,这样才能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