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
一、兴趣优先 孩子感兴趣的书,他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去看;如果看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句子,他会主动去查字典,看注释,这样不仅解决了字词的问题,也理解了句子和全文的意思。 这样主动的、有目的的阅读,是最有效的。
二、选择好书 好的书籍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对于小孩子来说,挑选一本好书尤为重要。怎样判断一本书好不好呢?当然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是我们评判的标准,但更重要的是书中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
我们可能无法判断每一本书的好坏,但我们能判断出是不是坏书。如果有下列情况出现,那么就可以认定是一本坏书了——
1. 书中表达的错误观点及思想。
2. 书中的内容不是虚构的就是已经被验证的错误的知识。
3. 书中的内容含有毒害青少年的内容。 (比如:《哈利波特》中的所有角色都是种族歧视的代表!)
4. 作者的身份不清,或者文章被大量删减过。
5. 名头很响,但实际内容平淡无奇。
6. 书的内容或主题不值得一看。 (比如:我实在不知道《红楼梦》好在哪里,哪怕只介绍一点故事情节给我也行啊!)
就是一句话,只有孩子认为“这本书值得我看”,这本书才是好书。
三、自主阅读与亲子共读 在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很多小孩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的爸爸妈妈从来不看书,为什么还要让我读书? 其实,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父母可以采用“自主阅读和亲子共读”的方式。即让孩子自己做主看书,大人则陪着孩子一起阅读。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习惯,同时也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孩子拥有独立的阅读习惯后,他们自然就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进行阅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经常拿着书却看不进去,那么很可能是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导致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旁边坐着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时不时还翻翻白眼,你还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吗? 所以,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