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年是哪天?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等。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所以小年具体日期各不相同。 在北方,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虽然时间上有差异,但是辞旧迎新、祭祀祖先的风俗却是相同的。 那么,为什么要过小年呢?又该如何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呢?
为什么过小年? 关于小年,民间流传的说法源于祭灶,据说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最后沦落到在街上游荡,最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也有说是十二月二十四的)他都骑着扫帚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而百姓为了讨吉利,于是会在小年这天敬奉灶王爷,希望他“上天言好事”。
除了祭灶王爷外,扫尘也是小年的传统习俗。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人们认为,这样才算过了新年,来年才能顺顺利利。 除了以上的两个传统习俗以外,在古时,小年还会举行祭灶仪式。
按照习俗,人们在灶房贴灶神画像,画上记载着全家所犯的过错,然后让灶神“上奏天帝”。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就是能够吃到美味的糖果,所以在祭灶时,大人会特意给小孩准备一小碗糖,叫做“麻糖粘灶王”。
如何过小年 了解了小年的来历和传统后,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是怎么过小年的吧! 北京人会把剪好的“窗花”贴在玻璃上,寄托对新一年的期待与祝愿。而在过去,北京的“土著”居民大多住在四合院里,他们会在小院里堆起巨大的火炉,用来烘烤事先准备好的馒头、年糕等,迎接新年的到来。 天津人在小年的时间里,有吃麻花的习俗。除了麻花之外,用黄豆制成的“豆捞”也十分受欢迎。在喜庆的日子吃麻花,寓意着“顺发”。而吃豆捞则象征“发财”。 在山东,人们会在灶王像前摆好水果、糕点等供品,虔诚地表达对灶神的敬畏之意。而从小年里一直到正月初五,全家人都不能说脏话,更不能骂孩子。 在山西,很多地方的小年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意“更岁饺子”,象征来年交好运。而晋西北的岢岚县一带,小年吃荞面灌肠,有“清肠”的意思。 湖南宁乡的年夜饭分为四碟菜、四果盘、猪头、粉蒸肉、炒青菜五桌。其中猪头、粉蒸肉都是象征“吉祥”。
陕西西安的小年要吃麻食(也叫麻什),这是当地一种像汤圆一样的小吃。而陕北地区则在小年这一天吃糕饼,寓意步步高升。 江苏无锡有小年初一吃糯米圆的习俗,而苏州人家则在初一到初五早上吃鸡蛋灌汤包。尽管吃法不同,但寓意都是一样的——团团圆圆。 四川盆地大部分地方都食用汤圆,但在泸州的农村地区却有做米团的习俗。用新鲜的糯米磨成浆,再蒸熟做成团子,加上各种佐料,香喷喷的米团就做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