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是怎么算五行?
这个午时的定义有点含糊其词,现代的农历计时把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定义为“午时”。但传统命理学说的“午时”是按十二地支中的“午”时计算的,一般理解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五个时辰——“午”时,也就是现在公历的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至于这个时间段到底属什么五行呢?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个时间点正好赶上节气交接之时(比如今天正好冬至),这个时间点一阳复生,属阴中之阳,对应的五行为火;如果不是在节气相交的时候,而是在一个节气内,比如在中伏或者末伏之类,那么这个时间点一阴生,属于阴中之阴,对应的五行为水,因为水生木,所以此时木也属旺。
当然,如果是处于二十四节气中间的某个时间,比如大暑、处暑之间,那么属土是肯定的,因为土居中而载物。 如果这个时间点恰好又是白天黑夜交换时刻(即十二地支中的“子”和“午”时交替的时刻——午夜12点左右),那么这个问题就有点难答了。因为从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讲,任何一行出现在这个阶段都合情合理。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一下:以地球公转为主的节气变化与以太阳直射点为坐标的天文现象哪个更本质一点呢?显然,后者的变化更加根本一些,因为是它们直接导致了阴阳五行性质的变动。所以,以十二地支计时所对应的五行应该以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主。
另外,这里涉及到古代与现代医学对“子时”定义的区别。现代中医、玄学等认为“子时”是从深夜11点到凌晨1点,而西医则认为“子时”是从晚上10点到凌晨2点。古人所说的“子时”应该指的是后者,即夜里11点后到凌晨1点的这段时间,对应于十二地支中的“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