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前景如何?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阶段,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93元,同比增长7.4%;201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563亿元,比上年减少7.2%;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收入3159亿元,比上年减少11.1%。同时,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政策调整,未来人均医疗费用支出还将会增加。
因此从长远来看,保险的需求还是不断增长的。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目前我国的寿险市场基本上被外资保险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把持,内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较小。但近年来,诸如太平人寿、阳光财险等内资公司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太平人寿,在个险队伍和保费收入上都超过了友邦保险。
第三,从政策角度看 ,国务院最近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的若干意见》,这是第一份专门针对保险业发展的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保险行业的发展的高度重视,明确了保险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稳健、竞争力强的现代保险业,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保险公司,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30强。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意见还提出了多项举措,比如鼓励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效应;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国际优秀金融企业;实施差别费率机制,提升业务质量等等。可以说这份文件的出台对于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巨大。 在我看来,国家如此重视保险行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托投资和国民消费拉动,而投资和消费又主要依靠政府和居民两大部门来实现,显然政府主导的投资在GDP中的比重过大,而政府的投资行为往往受制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对微观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作为第三个杠杆的保险行业如果能够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通过投资或者提供信贷给具备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不仅能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还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这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一环。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还存在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债务过高,而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恰恰能在投融资方面给予支持,能够有效的支持创新产业和企业,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