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哪方属水?
这个问题,我在知乎上面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这里就把以前答案粘贴过来,仅供参考。 首先明确一点,古代中国是没有“五行”这个概念的。“五行”一词最早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东汉王充所著《论衡》)。而所谓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也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元素。因为现代科学讲的元素,是指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单位。而我国古代的“五”不是指五个元素的意思,而是指五种德行或品行。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成——德像水一样向低洼处流动并且最终汇聚在一起;德像火一样明亮并具有温暖万物的力量;德像土一样承载万物并且给万物提供营养;德像金一样坚固并且能够切割万物;德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并且洗涤污垢。而不是说世界上存在五种金属、五种树木、五种土壤……
当然,古人很聪明,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界确实存在“金、木、水、火、士”五种物质,并且这五种物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天地间错综复杂的变化。于是,人们用五行的逻辑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解释自然界规律的方法。 也就是说,五行其实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得出的5种物质的排列组合形式,是用来理解世界结构的5种基本模式。
那么,到底是哪五种物体呢? 一般认为,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对应着春、夏、长夏、秋、冬。 但是,有人提出应该把“水”换成“黑”。因为在古代,黑色代表着水行。而且,如果按颜色分,五色应该是青、赤、黄、白、黑——与五行相配,正好是两两相对。
但是,我个人觉得,五行之中的每行都有对应的颜色,但颜色却不一定唯一代表这一行。比如土,在五色之中居中,在五行之中居中央,正是代表了我们今天说的黄色。黄色的泥土,湿润松软,正适合植物生根发芽。土实际上代表了所有植物的根茎,它是连接天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