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空跳伞多高?
中国不是高空跳伞运动的发源地,这项运动的起源地是欧美国家,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飞机的飞行高度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标准,所以当时的“高空”指的并不是现在的垂直高度概念,而是相对于地面来说的高度,在4500米以下都属于低空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军为了侦查德军的动向,开发了“高空侦察机”,使飞行高度达到了战后标准的7620米(1.98万英尺),这也是现代航空器上极限高度的来源,因为此后所有军用和商用飞机都是在这个极限之上设计的。
我国的高空跳伞起步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测试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因为那时飞行员选拔的主要标准是在身高、体重、视力、心肺功能之外,还要检测你的神经是否正常,能否承受高压,而高空跳伞恰恰可以比较完整的检验这些项目,所以成了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从那时起,我国空军开始组建自己的跳伞队,培养一批能够执行高强度训练和高难度动作的专业人员。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航天事业的推进,我国的航空工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七客机、运八运输机的研制成功不仅提高了民航的客货运输能力,也让民用航空器进入了更广阔的领域,成为商业航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民用航空器的广泛应用以及飞安记录的完善,人们对于飞行的安全性有了巨大的进步,曾经被神话般看待的“高空”也逐渐褪去了神秘的外衣,现在通常被认为是超过海拔4500米的垂直距离,而这个数值也基本成为了国内各机场限制高空跳伞活动的关键指标。 不过,由于高原地区气压较低,同样体积的水在高原比在海平面要重,所以4500米实际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空”了——这个高度基本上没有大气层,氧气含量也非常低了;而且4500米以上的机场也很少再建设人工跑道,一般只能临时使用,对起降的飞机要求更高一些……这一切都使得这项曾经风靡一时的体育项目变得不那么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