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的伦理道德?
1、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伦理道德规范 现代企业不仅是物质资本的集合,更是人力资本的集合,而人力资源的最本质属性就是“人力可塑性”。作为“人—企”关系的集合体——企业,其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理由就是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期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企业”。由“社会企业”这个本质属性所决定,企业就必然具有伦理性——因为社会本身就具有伦理性。企业伦理是企业必须遵守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那么,作为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企业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伦理道德原则呢?从历史上看,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把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的目标函数,因此自然把追逐利润看作是企业的天职,认为企业只有履行这种天职才符合最优化的原则,才有存在的法律依据。我们可以给企业下这样一个定义:企业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
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还会面临许多伦理道德问题,如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市场策略中的不正当竞争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企业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把利润最大化再加以限定,即假定只有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由此我们可以赋予企业新的定义:企业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不损害社会利益(最小化)的各种行为总和。新定义下的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成立:一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二是不能伤害社会。显然,只符合第一个条件的利润最大化是不完整的,因为它可能以牺牲社会为代价换取企业的短期效益。而只有在既有利于社会又有益于企业的条件下实现的利润最大化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就是企业应遵循的伦理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如何树立企业的伦理道德观念 一个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优秀员工的,而缺乏优秀员工的配合与支持,再大的企业也要失败。所以说,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前,劳动力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由“供给制”转变为“需求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作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力和相关服务的接受者,其择业权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从而导致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让员工认识到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或劳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树立起从事这项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成就感。
其次,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合理的用人制度不仅能为企业引进人才,而且还能留住人才。相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不仅会丧失很多的人才,而且还会影响企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力要素的协调统一。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用人机制时,不仅要考虑人员的数量,还要考虑人员的质量,更要考虑人与岗位的匹配问题。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潜力。
最后,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把员工真正当作企业的主人公,给予员工一种归属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是和企业平等互利的,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经济和伦理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