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疼药吃了有什么副作用?
说到止痛药物,大家应该都不太陌生。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了疼痛症状,及时服用止痛药物,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长期或过量使用止痛药物,会对人体造成一些毒副作用。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止痛药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解热镇痛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麻醉性镇痛药物吗啡、哌替啶(杜冷丁);特异性镇痛药物苯海拉明等。
上述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区域而起到镇痛效果,但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出现。 如果长期服用止痛药,会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还可以引起头晕、头痛、嗜睡、失眠等症状。
长期使用止痛药还会产生依赖性,也就是说会产生耐受性,需要更大剂量才能起到止痛的效果。还可能会引起贫血、免疫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有些止痛药还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 除了口服给药方式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给药途径的止痛药,包括贴膜、膏剂、栓剂、喷雾剂等等。这些不同的剂型,其含有的药物成分是一样的,只是浓度和渗透能力有所差别而已。 这类药物通过皮肤或者粘膜吸收,直接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因为是局部用药,所以产生的副作用也会相应减少。 但不管采用哪种剂型和哪种药物的止痛药,只要长时间使用,都会产生耐药性,一旦停药,疼痛会再次复发。而且使用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就越大。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管是哪一种止痛药,都对肠胃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在服药期间,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等情况,说明肠胃受到了影响,此时应该调整服药时间,尽量在餐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 在服用止痛药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下述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1.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
2.胃肠道反应持续不消甚至加重;
3.精神症状明显,如幻觉、言语不清、行为失常等;
4.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