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投资分几种?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工具较多,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证、资产证券化等,而在众多融资方式中,最便捷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发行债券。 企业债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发行人)在境内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金融品种。由于企业债务的本息支付一般不受政府的支持,因此企业债的利率一般比较高,相当于企业借款时的资金成本;而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则具备股票和债券的双重性质,兼具权益与负债的特征,在债权融资的同时拥有股权的选择权。 可转债是上市后可转换为公司股票的一种公司债券,其票面价格固定,通过转股或赎回等方式实现偿债。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主要采取“532”模式,也就是发行不超过50亿元的规模,持有到期后按票面金额加利息全额兑付,剩余部分以不低于募集资金的30%用于项目建设,剩下70%的资金由上市公司自行安排使用。
但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可转债的风险,认为其风险低于股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从本质上讲,可转债是一种附认股权证的债券,其票面利息通常较低,而债券本金安全有保障。 但可转债的期权价值使它们对利率敏感,如果市场利率上升,转债的估值水平就会下降。当公司基本面发生不利变化时,即使公司的债券尚未到期,银行也可能会要求提前偿还贷款,此时借款人需要支付额外的违约金等相关费用。另外,对于可转债持有人而言,一旦公司经营不善,无法按时兑付债券本息,还可行使赎回权,要求发行人以当期净资产对可转债的全部或部分进行赎回。 虽然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但在具体交易过程中,两种属性并不是绝对平衡的,而是根据市场环境随机应变。
一般情况下,在市场下行阶段,可转债的股性减弱,债性凸显;而当市场回升时,可转债的债性弱化,股性增强。 在当前A股市场行情震荡下行的环境中,可转债的股性相对较弱,更多时候体现出的是债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可转债的价格更加贴近债券的收益率,导致溢价率偏低甚至为负值。
面对当前市场中各类理财产品收益低迷的局面,投资者可以尝试适当配置一些可转债,以获取超越定存存款的收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可转债属于中性杠杆产品,除非实行T+0交易,否则交易过程中存在固有风险,如市场波动、价格下跌可能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