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哪些古巷?
南宋临安(今杭州)有“七十二候”,元朝延佑年间(公元1320~1324年)定为“六街三巷”,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重建城垣,形成现在的杭州城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建拱宸桥,渐成“一江两岸九里湖山”的格局。 古代杭州的街巷,以南北向为主,大多是自然形成的,很少人为规则的痕迹。这些纵横交错的街巷中,有一些名字非常有趣,比如“水星庙前”、“七宝塔下”、“五云村里”等等。
在旧时杭州人的眼里,这些地名都是“有故事的”。其实,这些“故事”就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他们创造文明的历史条件。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街巷,它们也许就潜伏在你的生活周围,只是你不曾留意——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为了拓宽道路,旧时的街巷已经被拆除或改造了。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尽我所能,帮你找寻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往事。 在你的记忆里,是否还留有你童年的样子?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房子都很矮,低矮到只要站在马路边,就能伸手摸到电线杆的影子; 小时候的道路都不宽,最宽的应该就是上塘路,也就只能容得下俩辆轿车并排前行;
小时候的天空是很高的,高到你抬头仰望,都能看见漂浮着的云朵;
小时候的日子很慢,慢到可以数清天边的星星,连月光都是淡黄色的。 小时候的我,住在外公外婆家,那是一间窄小的平房,旁边住着一户朱姓人家,门前的空地上,住着一间厕所和一个猪圈,再过去,就是一条小溪流了。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条小巷子里,两边是高耸的围墙,中间仅能容一人通过,据说这里有座城隍庙,但我还没有见过。
因为要拆迁,我搬到了新房子里,但那条小巷子却留在了记忆中,偶尔经过那里,总会忍不住往两边瞧,希望能找到一点过去的痕迹。 现在,拆迁已经完成,那座城隍庙也早已被拆掉,两边的高墙也被推倒,那条窄窄的小巷子上坡路口,建起了电子警察,而它的下坡尽头,则是一片繁华的新兴小区。
我每次经过这里,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抬头看看那电子屏幕上的时间: “现在时间是2017年9月6日15时18分” 时间真的过去了很久很久,久到我快忘记自己的童年是在这条巷子里面度过的,久到我甚至能忘记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