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率高原因?
首先,中国的GDP增长率是全世界少有的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国家之一(印度也有几亿人口,同样拥有大量的未开发资源,但经济体量太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太低),从1976年到2014年这38年间增长了接近45倍。
在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之下,任何一个国家要是不进行大规模投资,让资本的流动性减弱,就根本带动不起这么庞大的经济体量。 所以,为了维持经济的快速成长,不得不举债融资或发行股票来进行投资,同时通过税收政策等鼓励民间投资。 但这又引出了一个命题:为什么其他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没有像中国这样疯狂的投资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尽管也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但相比中国并不存在所谓“后发优势”,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不必投入大量资本在中国已经构建好的工业体系上,可以专注于自身优势产业;而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也没有像中国这样大规模投资的基础设施——毕竟他们的工业早就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
二是与中国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更加理性,没有强力支持某个或者某几个行业的发展,这也使它们的产业结构与地区结构能够实现相对协调的增长,不像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扭曲。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然具备较大的灵活性,那么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完全可以采用一种更激进的投资方式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当然,这种激进式的增长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政府的债务率和货币的超发率都会显著提高,而且这种高增长往往也会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环境问题等等。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解决。
一国的投资率是该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而言,一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初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率较高,而随着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经济的不断成熟,投资率会逐步下降,消费率逐步上升,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
中国的投资率在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不断提高,并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从1978年的38.2%提高到2012年的46%。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投资率明显较高。例如,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投资率一般维持在28%~30%的水平。近10年来,美国的投资率维持在18%~20%的水平。
从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经验和数据看,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它们的投资率出现较大起伏波动,但基本保持在35%的水平。中国香港在投资率达到40%以后开始下降;新加坡的投资率在1987年达到45%的峰值以后开始回落;中国台湾的投资率在1986和1988年分别达到45%以后回落。中国投资率高的原因有多方面:
原因一,工业化速度加快,制造业规模扩大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工业化仍处在中期阶段,投资需求较大。
制造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出口增长推动了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制造业不仅自身投资规模增长迅速,而且其产出扩张所产生的对其他产业产品的派生需求,也拉动了电力、原材料等产业投资的增长。这些产业的投资增长推动了总体投资增长,使中国投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原因二,经济高速增长提高了储蓄率和投资率。中国1978年以来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这种高速增长的“追兵效应”使人们对未来有较好的收人和利润预期,从而推动了收入储蓄率和企业可支配利润再投资率的增长。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趋缓和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变化以及人口转变带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传统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将难以持续。
原因三,改革和制度创新也推动了投资增长。体制性改革在推动中国储蓄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投资增长。
原因四,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投资需求旺盛。从区域空间结构上看,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和人均收人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中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工业、农业等硬软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这些地区的投资需求都十分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