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肖属什么生肖?
中国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象征,它们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和亥猪。 此外还有一个“神值”——太岁,也叫“值年太岁”或“流年太岁”。2023年为兔年,值年太岁星君是“泰伯”;2024年是龙年,值年太岁星君是“张秀”;2025年是蛇年,值年太岁星君是“徐单”等等。
这十二种动物被赋予了神性,并且与人间的生命一样,也具有循环往复的特性。《五杂俎》中如此描述它们的生活特性:“鼠,阴类,家畜,夜食,眼有紫精华光,性最淫,交配多次。” “牛,家畜,晨出暮归,重劳碌,性情忠厚。” “虎,山兽,夜食,性贪婪,交配一次。” “兔,穴居,昼伏夜出,性畏恶,交配数次。” “龙,鳞虫之长,能轻身隐形,呼风唤雨,交配数次。” “蛇,小鳞虫,穴居,性贪残,交配次数不少。”
其他还有七科,每科各有所司,各有特性。 到了宋代,民间出现了“太岁神”的信仰。《宋史·礼志》记载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正月十五上元节朝贺时所出现的“太岁”。
此后,人们对于“太岁”的记载越来越多。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论衡·题叙》中说:“今人之字,其意模糊……如‘太岁’二字,解者不一。”“太”指的是“大”的意思。“岁”就是“木星”。所以“太岁”也就是“大辰”。 在古代占星学中,土、水、火、木、金五个行星被称为“五行之星”。而“大辰”则是由“三辰”加“五星”组成。
由于“三辰”中的“角、亢、氐”属于“建星”,所以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建辰”也被称为“大小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对宇宙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但是许多关于古人的神话却渐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一些零散的故事或片段流传至今,需要我们去细细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