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谁吃过黄精?
最近,《神农本草经》被广泛讨论,作为中医古籍经典,被众多中医药从业者捧起。该书成书于东汉时期,记载了365种中药,以“气味”、“主治”、“用法”、“药性”划分,是研究中草药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黄精的记载如下: “黄精味甘平,主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治消渴,补虚赢,壮筋骨,除风寒湿痹,利腰脚,明目,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其功效不亚于地黄(即熟地)。” 这里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黄精”不是现在市场上售卖的黄精药材,而是与现在中药材部颁标准中规定的黄精(药材)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现代黄精属植物中的某些种类了。 黄精属植物在古代属于“众香之首”,据传刘邦就是吃了刘邦母亲煮的“黄精饭”才有了后来的汉王朝;魏晋文人阮籍、陶渊明也深爱着黄精并写下许多关于它的诗文。
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到一种叫作“仙人骨”的药,认为它是“黄赤色,形如老茎”,也就是现在的黄精。同时,他还介绍了“仙人骨”的吃法,“每日吞服,早晚各一次,每次10块左右”,这也为今天人们食用黄精提供了参考依据。 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贬居常州,在此期间他赋闲在家,常常亲自烹饪菜肴来宴请宾客朋友,他的拿手菜不少,其中之一便是“东坡肘子”,而制作“东坡肘子”的主要原料就是当时正受欢迎的“仙人骨”——黄精。
除了吃,人们对黄精的药用方面也毫不逊色——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叫做孟诜的人编撰了一本名为《必效方》的书,收集了数百个单验方,其中就有用黄精治疗糖尿病(古时又称“消渴症”)的案例。 而到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更是对黄精的临床作用做了更为详细的介绍,在他的著作中,就记录了用黄精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肺结核(痨病)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