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达拉滨副作用强吗?

敬娜呈敬娜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很多非肿瘤科医生也在问,所以我来简单答一下。 先说结论:对于正常人来说,使用含氟的双磷酸酯类药物会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但是,这些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是明确的,也是迄今为止临床上有效的药物之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此类药品是可以被接受的。

再来说原因:我查阅了关于该药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文献(略去了部分无关文献),该药的抗淋巴瘤效应可能主要通过下列两个途径实现: 第一,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并可能是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实现的; 第二,降低B淋巴细胞对Ig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控制抗体水平,这一机制可能与抑制CD40/CD40L信号通路有关。 至于你讲的副作用问题,应该主要是由第二途径导致的,因为抑制Ig合成和分泌的药物已有较多报道,副作用也十分明确,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清蛋白电泳时,在γ区出现一条新的蛋白区带,称血清淀粉样蛋白A,简称SAA,正常参考值0-15mg/dl)、补体C3、C4下降等。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药物则主要引起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但含氟双膦酸类药物的毒性反应是不强的,而且多属可逆性,停药后大多可以改善或恢复。

目前,含氟双磷酸酯类抗肿瘤药有3个:氟达拉滨(Fluodarabine)、氯啶达拉宾(Chloroethyldaraubine)和门冬酰胺酶(Aspartame)。其中前两者为干扰DNA合成的抗肿瘤药,后者是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三药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死亡,对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均有较好疗效。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作用机制之外,一些研究者还发现了其他的一些分子机理。比如,有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可以通过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发挥抗淋巴瘤效应[8]。还有的研究显示,含氟双磷酸酯类药物可以影响核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细胞的生长状态,这种调控可能是药物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9]。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