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用木是什么?
“五行”,是古人根据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而进行的概括和分类,它实际上是古代物理学的一种概括。 五行学说是我国人民在生活中总结出的关于自然的科学理论,它不仅对自然界做了科学的分类,而且这种分类还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指导作用。 所谓“五行”,即指五种物质元素:金、木、水、火土。
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五种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春生,万物复苏;夏长,草木茂盛;秋收,万物成熟;冬藏,万物凋零。这就是说,在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景象各不相同,而这五种元素也是随着自然界的景像而在人体内呈现着相生或相克的规律性变化。
在中医理论中,这种自然界五季的变化被形象地称为“五行”的“生化”与“克旺”。其中:
1.木盛(春季)——气通肝。肝气旺盛则情绪波动,易怒。春天应注意心态平稳,以免因情志不遂诱发肝病。
2.火盛(夏季)——气通心。心火亢盛则容易心烦易怒、脾气暴躁。夏季要调养心神,注意休息。
3.土盛(长夏)——气通脾。脾喜燥恶湿,长夏气温高,湿气大,最易伤脾。要注意健脾利湿。
4.金盛(秋季)——气通肺。肺气旺盛则机体抵抗力增强。秋高气爽,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候。
5.水盛(冬季)——气通肾。肾气旺盛,则可生精养血,提高免疫功能,抵御病邪的入侵。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五种元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当某一元素偏盛时,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否则,不但健康受损,而且疾病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