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笮,竹木相击声也”。段玉裁注:“竹木相击即交叩之义,今谓之音扎”。本义为竹木相触而发出的声音,与“札”“嚓”等字同。转注为紧压、挤窄之意,如“笮管”(把笔管束紧),引申为束缚。
《汉书•礼乐志》:“《武德》,乐章名,有《戢戈》者,言武德之时,偃戈示休也……《车攻》,乐章名,有《轻车》者,言击车以取土,非正战也……”又《郊祀歌》十九首之一:“《玄云》,乐章名也。曰‘流沙’者,言时和岁稔,五谷流衍生也……”上古音乐有所谓“五际”:“上句谓宫,次句谓商,三句谓羽,四句谓征,五句谓角。”这里的“宫”“商”“翼”“徵”“角”,就是五音中的五个音阶。古人用竹管吹奏乐曲,因不同管中的音高略有差异,所以每首歌都分三段,每一段各代表一个音步(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一个小节),每个音步的各句都要押韵,而每段的第一个音步所唱的词语,往往是一个表达意思的词,这个意义完整而又重要的词,就是句读之字。
这种以音节定调子,以调子记歌曲的办法,称之为“音节训诂学”。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汉代的乐谱,正是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法,我们才得以窥见两千年前的乐律。